Menu

泉州开元寺

2023/05/18 8 Min Read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元寺先于州城建立),是武则天大兴佛教的时期,传说当年这里曾是郡儒紫云黄氏始祖黄守恭的宅基,有一日白天他梦到有僧人让他舍宅地建寺,于是黄老先生提了要桑树产白莲的条件,梦醒后过了两天,桑树竟然真的产白莲了,于是便依约舍地为寺了。黄先生有没有做过这个梦,不好说,但多数资料记载是出现了桑莲之瑞才舍为莲花寺,并请了当时的高僧匡护1主持。有一种说法那个莲花其实就是银耳。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升为兴教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称龙兴寺2,后来唐玄宗开元官寺敕令3,龙兴寺又改名为开元寺作为官方寺院负责国家祝典法仪,其名称沿用至今了。

“开元寺”小雪总空耳听成“开源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泉州开元寺双塔

开元寺的布局大致沿中轴线展开,其中轴线自紫云屏、山门、拜圣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至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本生院,弘一法师纪念馆,西翼有安养院和水陆寺。东西两侧的镇国塔与仁寿塔被认为是泉州的象征。

紫云屏

紫云屏在寺门对面,隔着一条西街,它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因开元寺初建时,“尝有紫云覆寺至地”而名,墙中嵌着的隶书石刻据说是明代陈于王所书。

泉州开元寺紫云屏
紫云屏

山门(三门)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通常塑两大金刚力士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开元寺山门是近现代重建的,其坐南朝北,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脊上以五色瓷片雕饰,中置一小宝塔,两端鸱尾为二小龙。殿门高悬“紫云”匾额一方,可能是僧人书法家释可中4所提。

三门,始创自垂拱三年,有石柱生牡丹之瑞。宋绍兴二十五年灾,寻建。泰定四年春复灾,佛果炤重建。至正十年监郡偰世玉(玉立)署其门曰‘泉南佛国”。洪武间僧正映重修,万历间僧真晓重修。

泉州开元寺志
泉州开元寺天王殿
天王殿(山门)

殿内有元代额题“敕大开元万寿禅寺”,此额题是因开元寺自唐以后,120个支院林立、皈宗不一,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行省平章奏请合并支院为一寺,敕准赐额。说起来,这也因此奠定了禅宗的地位。

开元寺山门殿额题

安置殿内的金刚力士象,因殿内太黑,噪点太多,小雪就不附图了,造像还是蛮特别的,没有像一般的金刚力士手持金刚杵。

拜庭与拜亭

与山门相连的是拜亭,以前皇帝诞辰时官员就要来开元寺祝贺,因泉州多雨,就建造了这个亭来摆设香案,因此也称拜圣庭。

拜聖亭,俗呼拜香亭。在大殿之前,附于「三門」之後,不知創自何代。盖因祝嵩時,慮或陰雨,故作此以便禮拜。後之改創,多與「三門」仝。

溫陵開元寺志
拜亭

穿过山门来到传说中“凡草不生其庭”的大石庭——拜庭,人们在这里进行朝拜和活动。两侧分列八颗大榕树,树下是唐宋明时期的经幢、小方塔、小石塔、赑屃、石碑等。庭中竖立着一座石雕焚帛炉,上下部因风格与石材皆不同,疑为不同时期作品。焚帛炉后方两侧,有两座南宋时期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宝箧印经塔,别称阿育王塔,塔上刻有佛本生故事

拜庭尽处是座方形大平台,叫“月台”,其须弥座束腰间嵌有72幅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据说是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古印度教寺移来的。

月台

山门后的东西两廊连接大雄宝殿,看这布局像不像四合院?据说这有可能就是最初的道场布局,因为早期中国佛寺是沿袭了印度的布局,塔在中央,屋宇环绕四周,后来佛像取代佛塔成为主要崇拜对象,原来位于中央的塔就退居在了院落后部或两侧了。

泉州开元寺中轴
泉州开元寺中轴山门、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上悬挂的不是“大雄宝殿”匾额,而是“桑莲法界”,十分特别,而且那個“法(灋)”字特別难认。这是因为传说中的“有紫云盖地之瑞”,所以它又被称为是紫云大殿。

紫雲大殿,唐垂拱二年,僧匡護建。時有紫雲盖地之瑞,因以得名。玄宗改額開元,仍賜佛像,後燬。乾寜四年,檢校工部尚書王審邽重建,塑四佛像。中尊是先有御賜像,有僧朝悟持辟支佛舍利,來納塑像中。宋紹聖二年,僧法殊新之,移千佛像于其中。紹興二十五年乙亥災,尋建。元僧契祖命僧伯福甃殿前大庭石。至正丁酉復災。洪武己巳僧惠遠重建。永樂戊子,僧至昌復葺廊廡,增廓露臺。庭前左右各濬小池,仍造小浮屠數座翼之。萬曆二十二年,檀越率寺眾同修。崇禎丁丑,大𠫵曾公櫻、總兵鄭公芝龍重建。殿柱悉易以石,壯麗視昔有加矣。効其力者僧廣輪。

溫陵開元寺志

现存大殿的建筑是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大参曾公樱、总兵郑公芝龙(郑成功的老爸)重建的,重檐歇山式,面阔九间,进深九进,副阶周匝。原庭前有小池子,近代填平了。

大殿副阶

因大殿九间九进又称“百柱殿”,实际上为了容纳大型佛像,有减柱的设计,余下84根柱子。这些石柱和柱础,形式多样,有海棠式、龙柱式、方柱式和圆柱式,有的还刻着古印度和斯里兰卡流传的神话故事。

大殿内的柱子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佛像也与众不同,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供奉一尊释迦牟尼像或三世佛、三身佛等三尊佛像,而这里供奉的是五尊佛像。据说供奉五尊佛像是五方如来,属于佛教密宗的独特塑像方式,又有人综合各种记载质疑这种说法,认为是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御赐佛像、弥勒佛、弥陀佛。但小雪反正是没有认出来供奉的是哪尊佛,而且这边对游客也不友好,不准拍摄也就算了,进去细看佛像久一点也要被呵斥,于是只能匆匆一瞥。

紫云大殿内的五方佛

甘露戒坛

大殿后为甘露戒坛为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僧行昭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才在井上建坛,被称为甘露戒坛。

甘露戒壇,在大殿之後。先是,唐時,其地常降甘露,僧行昭因浚甘露井。宋天禧三年,朝例普度,僧始築戒壇。建炎二年,僧敦炤以壇制不盡師古,特考古圖經更築之,為壇五級。其間高下廣狹之度,俱有表法。仍命崇灌序而紀之石,勅名「甘露戒壇」。侍郎陳讜書額。至正丁酉壇災,洪武三十三年僧正映重搆。雖壯麗如昔,而制度非復敦炤之舊矣。永樂辛卯,僧至昌增建四廊。隆慶間,戎器火藥諸匠,夤緣入壇,挈妻子居之。冶爐磑碓之業熾,而委灰棄壤,堆若丘阜。至萬曆四年,火死材官四人。僧訴于官,乞移諸匠。諸匠戀為窟穴,官亦置不問。萬曆二十二年,居民回祿見夢,旦夕弗寕。檀越黃公文炳力白當道,盡驅諸匠。由是率眾重修,壇復煥然。卒任其勞者,僧如祐也。舊藏經散失,僅存十之三。崇禎元年戊辰,僧如祐、僧廣輪抵南都,懇通政使周公維京為主緣,募成全藏歸,安置戒壇內。

溫陵開元寺志
甘露戒坛

戒坛这种建筑别处寺院很少见,小雪印象中就记不起来曾经有见过,据说在很久以前是只有律寺方可传戒的,禅宗大兴后戒坛建筑就几近消失了。甘露戒坛是我国仅存的三处古戒坛之一,另外两处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杭州,小雪都没去过。

然而很可惜,甘露戒坛门口拦着了,又不让人进内参观,也许是这个建筑的功能还没消失?现在还在作为信徒受戒举行隆重仪式的场所,所以不能入内?但人家西敏寺英女王登基的场所都能让人参观呢,啧。

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甘露戒坛之后,原是法堂,近代改为水泥楼阁。

法堂,在戒壇之後。至元乙酉,僧錄劉鑑義建,至正丁酉燬。洪武三十一年,僧正映奉旨來住持。及陛辭,帝勉以清心潔己。映來寺,首復此堂而額曰:「清心潔己」,示不忘也。景泰中,僧惠璉稍葺之。嘉靖戊申,太守程公秀民捐俸重葺。自隆慶間,諸匠窟穴戒壇,後遂闌入法堂,而二三豪右亦睥睨其間。萬曆甲午,當道力為抉去,而堂始復故。仍懸舊額于其上。

溫陵開元寺志
藏经阁

仁寿塔

开元寺双塔之一的仁寿塔在寺院的西侧,一开始名唤“无量寿塔”。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是临终时接引前往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因此也有东塔神,西塔鬼的说法。到北宋年间,西塔出现了类似烟花的现象,又被认为是祥瑞,上奏后赐名仁寿,沿用至今。

仁寿塔等佛塔都是采用五层形制,非常独特,一说又说是受到密宗影响。哎呀,小雪对密宗不了解呀。据说第四层雕刻有猴行者形象,小雪肉眼没分辨出来。更多详情可以看看德国人写的《刺桐双塔(The Twin Pagodas of ZAYTON)》一书。

西塔,號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二年戊申建。先是,地湧者數尺。俄有僧浮海來,止於寺。適閩王審知於大都督府造木塔,夜夢一僧語曰:「聞王於大都督府造塔,乞移之鎮泉。」王怒,命斬之,首墜而身湧高數尺。王覺,駭之,物色於泉,泉人云:「有瘋和尚,今去矣。」王乃以材木浮海,至泉建塔。經始于貞明二年四月朔,至十二月晦日成,凡七級,號無量壽塔。宋政和甲午十月十日,有青黃光起塔中,高侵雲。須臾五色質明乃滅。有司具奏,賜名仁壽。紹興乙亥災,淳熙間僧了性再造。復災,僧守淳改造磚塔。紹定元年戊子,僧自證始易磚為石。頂藏金銀諸寶。規制一如東塔,而圍廣殺五尺,高減一丈五尺五寸;壯麗聳拔則相伯仲也。嘉熙元年始竣工,實先東塔十年而成云。洪武辛巳塔心壞,住持僧正映重修。萬曆戊子颶風大作,塔竿壞,金頂墜地。里人傅明智重修,下際扶欄有壞者,俱易之。丙午年八月,復有異風,塔竿、銅盖、銕爐、銕鎍、沃金胡盧俱壞於簸蕩中,壬子秋寺僧募眾重修。

溫陵開元寺志

仁寿塔这边已经很靠外侧了,旁边有个门可以直接出去街上。

麒麟璧

在仁寿塔附近有一个文革时期从泉州府城隍庙前迁移来的麒麟璧。说是麒麟,小雪真没认出来,虽然具体的麒麟形象说不上来,但感觉神兽不应该是这样丑萌丑萌的吧,不是应该很帅吗?

檀越祠

开元寺东翼的檀越祠是为了纪念施主黄守恭而建的,这感觉跟我们南华禅寺的陈亚仙祖坟一样,真的是大功德得大回报啊。参观当日没开放,不知道是不是平时也不开放。

檀越祠,舊為伽藍祠,在大殿之右。至元間,僧玅恩建。至正丁酉災,洪武間僧正映重建。嵗久傾圮,浸入民間。萬曆二十四年郡守程公朝京,究歸寺。檀越憲副黃公文炳,率族建祠,祀黃守恭長者。

溫陵開元寺志

镇国塔

东翼的镇国塔粗粗看过去好像跟仁寿塔差不多?小雪这个不辨方向的人,死记东塔镇国塔,又已知东侧有假山水池,才能确定这个是镇国塔,啊哈哈哈。当然了,转到塔的正面,看到匾额上的镇国塔三个字也能确定就是了。

東塔,號「鎮國塔」。唐咸通文偁禪師始作木塔,凡級。作時,置大櫃四衢,待施者。至夕錢輙滿。師云:「每工匠日值百錢,可自取也。」有過取者,歸輙迷途,後遂無敢多取錢者。咸通六年木塔成,賜名「鎮國」。七年倉曹徐宗仁自上都來,以佛舍利鎮塔中。宋天禧中,改作十三級。紹興乙亥災,淳熙丙午僧了性重建。寶慶丁亥復災,僧守淳改造磚塔,凡七級。嘉熙戊戌,僧本洪始易以石,僅一級而止。法權繼之,至第四級化去。天竺講僧乃作第五級及合尖,凡十年始成。其上有鐵香爐、銅寶盖,於塔八角以鐵鎍上鈎之。厥頂作沃金胡盧,熀熀若黃金色。每層中為塔心,環轉空洞。層各八龕,龕供石菩薩一尊。兩壁刻二大神像翼之;外遶廊簷,護以石欄。梯而登,海色峰嵐,在襜裾間。塔初層高二十八尺,圓廣一百七十二尺;次級高稍殺二尺有五,圓殺八尺;三級高二十三尺五寸,圓殺十有六尺;四級高復減一尺有五,圓減尺者八;末則高一十九尺,圓百四十有六尺,頂竿長六十七尺也。盡本末,凡高一百九十三尺有五寸。凡大石柱四十,大樑如其柱之數,小者亦如之。內外大斗,凡百九十有二,小斗四百四十。枅四十。大拱百有十二,小拱八十焉。下座復鐫青石,具諸化境。堅緻偉麗,皆鬼工神斧,非人力所能也。洪武甲戌,塔竿偃。丁丑僧永安募修。萬曆甲辰地大震,頂葢榱石,從南圮者二,從東南隅圮者八,諸級為所壓者皆壞。萬曆丙午,侍郎詹公仰庇為主緣,寺僧通全、弘詧,暨南京天界僧真曉,募緣繕修,弘本董其事。

溫陵開元寺志

镇国塔附近的放生池边有一座假山,连带着散落的奇石和雕塑,都是文革时期从泉州各处园林迁移来开元寺的。

放生池

这边还有红墙,很适合拍照,不能免俗来个合影啦~

  1. “释匡护,开元尊胜之世祖也,姓王氏,律行良谨。夏讲《上生经》,辄致千人,其门徒甚广。”元,释大圭,《梦观集·紫云开士传》
  2. “長壽壬辰,陞為興教寺。神龍乙巳,改額龍興。”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
  3. “敕天下诸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宋,王溥,《唐会要》卷五○
  4. ”释可中,天台人,字南山,真草师晋人。“明,陶宗仪,《书史会要》
Written By

博主小雪出沒於魔都,目前工作是後端程序員,喜歡旅遊,特別是文化歷史遺跡和博物館,一生所愛日本彩虹樂隊 ( L'Arc-en-Ciel) ,家有橘貓朵朵一隻。

3 Comments

  1. S̆̈说道:

    前几天看到第一张航拍就觉得很大气,直接激发了想留言的冲动。可惜评论框不显示,现在好了。

    1. 小雪说道:

      哈哈,感謝提醒。泉州西街塗門街這一帶的老城風貌還是很有feeling的。
      我還空拍了些視頻,但自從一個月前剪出了一條片之後就沒下文了LOL

      1. S̆̈说道:

        没事,我等着看新的主题。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 花開未央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