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见山楼
见山楼

苏州园林拙政园

2020/11/14 8 Min Read

拙政园(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然自明代建园,几经易主,又经数次战火,便已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每一处斑驳的痕迹,每一个曲折的转角,都见证了这座园林几百年来的沧桑变化。而它作为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园景融合了江南园林“亲水、亲山、亲石、亲树”的核心理念,不愧是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

游览苏州园林拙政园

拙政园总占地面积约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园景色明快开朗,以平岡远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为主景。主要景点有蘭雪堂、绶云峰、芙蓉榭、天泉亭、涵青亭、秫香馆等。中园为主园区,布局为前宅后园格局。主要景点有狮子林、谜园、留园等。西园又称“补园”,环境清幽,以小品园景为主。

拙政园大门
拙政园正门

拙政园东部

从正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堂北有假山,山峰中名“缀云”,西名”联壁“。

穿过兰雪堂正要一览东园美景,突然一阵大雨从天而降,将人们困在花园草堂中。

经天泉亭向前便是东花园的主体建筑——秫香馆(Shú,ㄕㄨˊ,秫,稷之黏者也。),它面水隔山,长窗裙板上的48副雕镂精细的黄杨木雕栩栩如生。这里以前是归园田居的北界,墙外是园主的大片农田,主人家建这个馆就是为了欣赏农桑田园之景,每当丰收时节,秋风送来阵阵稻谷清香,馆名由此而得。

雨一直下个不停,撑着伞游荡在雨帘下的拙政园,另有一番别致风味。

拙政园中部

踏雨前行,来到了中部花园的雪香云蔚亭。这里的雪香指的是梅花,哈哈,跟小雪没有半点关系,不过还是要凑上前的。

雪香云蔚亭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

从雪香云蔚亭向西走,就到了观赏夏景的荷风四面亭。它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是拙政园中华园的交通枢纽,因此游客特别的多。荷风四面亭周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风景煞是好看。

荷风四面亭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向南是拙政园中花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它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面水而筑,面阔三间。

拙政园远香堂

走过荷风四面亭向北,见到的这个三面环水,两侧傍山的小楼便是见山楼。其底层被称作“藕香榭”,上层为见山楼,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

拙政园见山楼
拙政园见山楼

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波形廊临水而筑,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沿廊而行就来到了西花园。

波形廊
拙政园波形廊

拙政园西部

西花园的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位于小山之上,就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煞是引人注目。

浮翠阁
拙政园浮翠阁

西花园的主体建筑鸳鸯厅,精美华丽,内部以隔扇与挂落将建筑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据说园主人就是在此宴客听曲嬉戏的。

花园尽处有点嘎然而止的味道,不知道是故意如此还是怎么了,让人意犹未尽。

拙政园历史

走进拙政园,你不仅能欣赏到江南园林艺术的精髓,更能感受到这里厚重的历史积淀。

明代

  •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见1922年上海中華書局珂羅版影印之An Old Chinese Garden : A Three-fold Masterpiec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Wen Chen Ming;中文名:《文待詔拙政園圖[全]》)。1551年他又将其中的十二幅重绘成一册页(现存八幅收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阊门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徐氏子孙亦衰落,园渐荒废。
  • 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荒地十余亩为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于崇祯八年(1635)落成,名“归田园居”,而拙政园中部则已荡为丘墟。

清代

  • 清兵入苏,园为镇将占。
  • 清顺治十年(1653年)徐氏后人将园廉售于大学士陈之遴
  • 康熙元年(1662年),拙政园没为官产,被圈封为宁海将军府,次第为王、严两镇将所有。后又改为兵备道(安姓)行馆。
  • 康熙三年(1664年)发还陈之遴的儿子,他又将园子售予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在此以前,园主虽屡有变动,但大都仍拙政园之旧。至王永宁则大兴土木,易置丘壑,园的面貌与文徵明图记中所述已大不相同(钱泳《履园丛话》、徐乾学《憺园集》)。
  • 康熙十八年(1679年),拙政园改为苏松常道新署。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苏松常道缺裁,散为民居,先由王皋闻顾璧斗两富室分得,后总戎严公伟亦居于此。
  • 乾隆初,园又分为中部的“复园”和西部的“书园”两部份。至此,原来浑然一体、统一规划的拙政园,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个园林。中部的复园归蒋棨所有,蒋棨殁后,复园逐渐荒落。西部的书园为太史叶士宽所有,后归道员沈元振,园中第宅为太常博士汪美基所居,旋又分属程、赵、汪等姓。
  •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刑部郎中查世倓购得复园,但为时不久。
  • 至嘉庆末年又归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平湖吴璥,其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故苏人呼为吴园
  •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忠王李秀成据原吴园、书园及归田园居为忠王府
  •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原吴园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辕,书园仍归汪氏,归田园居成了无主地,后荒废。
  • 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离拙政园。
  • 同治十年(1871年),张之万设立同乡会馆,购吴园,翌年将拙政园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仍名拙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曾修葺过一次。
  • 光绪三年(1877年),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得园西部书园,易名为“补园”。
  • 宣统三年(1911年)八旗奉直会馆改称奉直会馆,对外开放,招揽游客。

近现代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汪精卫政权江苏省政府租奉直会馆及补园为伪省政府办公处。
  • 民国二十八年(1945年),汪精卫政府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县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人民政府献补园。
  • 1951年11月,苏州专员公署迁出拙政园,后者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着手修复开放。自此,原八旗奉直会馆住宅厅堂部分与园分割,划归筹建中的苏州博物馆,以当时的革命意识形态,题为“忠王府”,实存晚清八旗奉直会馆之旧;原补园住宅部分亦与园分割,曾用为邮局,后改为平江区医院,原有格局遭到蚕食破坏。至2003年11月全部拆除,改建为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竣工开放。
  • 1952年10月,今中部(原八旗奉直会馆)和西部(原补园)修复竣工。今东部则为花圃和职工宿舍。
  • 1954年,新成立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处从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手拙政园,年底开始大修。
  • 1959年下半年起,在东部兴建公园,1960年9月竣工。自此形成东中西三部格局,名“拙政园”。
  • 1966年,文革兴起,拙政园一度改名“东风公园”。厅堂陈设撤除一空。
  • 文革后,恢复“拙政园”名,陈设亦逐步还原为文革前状态。

其实拙政园面积并不大,慕名前来的游客太多了,哪哪儿都像是在菜市场里买菜。虽然园林是美,但人一多那种韵味就消失了,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前,小雪来拙政园都未能够真正静心欣赏中国古典苏州园林的美,就是连拍照都很难避开人头,觉得可惜了,小雪猜应该主要是因为面积小吧,如果不限流真的还蛮难规划的。

Written By

博主小雪出沒於魔都,目前工作是後端程序員,喜歡旅遊,特別是文化歷史遺跡和博物館,一生所愛日本彩虹樂隊 ( L'Arc-en-Ciel) ,家有橘貓朵朵一隻。

7 Comments

  1. Yan说道:

    小虹桥、暖阁、以及巧借塔影没拍到。

  2. lifishake说道:

    要不是我去过,看照片还以为这地方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呢。就佩服这种会拍照的人!

    1. Yuki Cheung说道:

      過獎了~避人群避得好辛苦

  3. tonghuix说道:

    刷了一些老文,想问小雪是怎么保养的,这完全不像是三十岁的程序媛啊!

    1. Yuki Cheung说道:

      噓,談論年紀就很不友好了親~

      1. tonghuix说道:

        去年在地铁上无意中近距离看到小雪真人,领略了盛世美颜。很想知道你的保养秘诀

        1. Yuki Cheung说道:

          😀 少吃多餐 多睡覺 多吃蔬果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 花開未央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