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ollow Us

清昭陵

2024/05/22 11 Min Read

清昭陵,俗称北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安息之地。作为一座承载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清昭陵不仅见证了大清王朝的辉煌历史,还展现了满汉建筑艺术的独特融合。

清昭陵的历史沿革

清昭陵
清昭陵

初期的清昭陵

昭陵最初建得比较简单,只有隆恩殿、石像生、陵门(正红门)和围墙(风水红墙)。那时没有按照汉族的传统布局,最初的设计者不知何许人也。

  • 清昭陵最初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当年八月,大清的开创者,太宗皇帝皇太极死于盛京皇宫清宁宫,享年五十二岁。九月,昭陵初建成有山陵、宝城和宫殿,梓宫1被安放在山陵(后来定名为昭陵)。
  •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皇太极死后的周年祭上,焚烧梓宫,十一日入葬地宫2。九月定名为昭陵。
  •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孝端文皇后病逝3
  • 顺治七年(1650年)三月,孝端文皇后梓宫发引,入昭陵,五月修建了立象、卧骆驼、立马、坐狮子、坐兽、坐麒麟各一对、四个擎天柱和两个望柱,十二月寝殿悬挂隆恩殿匾额。
  • 顺治八年(1651年)神桥建成,陵制初备,十月封昭陵山为隆业山。

不断扩建的陵寝

随着时间的推移,昭陵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康熙年间,为了符合汉族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地宫、明楼、方城等建筑相继完工。

  • 康熙二年(1663年)九月改造昭陵地宫。
  • 康熙三年(1664年)十二月,昭陵地宫改造完成,安葬宝宫,同时在隆恩殿设宝座神牌。
  • 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建明楼。
  •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修方城。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二月,建神功圣德碑,御制碑文4
  •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昭陵大殿。

后来,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也进行了多次修缮,如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移动栅木于河南树木外,改下马木牌为石碑5等,使昭陵成为清朝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不过,虽然皇太极的历代子孙们都在为他的陵寝添砖加瓦,但是依旧抵不过历史的浪潮,现实就是清朝还没结束就已经被侵略军践踏了祖宗的安眠,及至民国,还被开放为市民公园了。

满族传统丧葬习俗

根据萨满教的说法,人的死亡是灵魂从一个世界向另一个世界的转移,与所有世间事物一般,是由最高主宰神的意志决定的,人死后的转世轮回也是由这位最高神决定的。满族的丧葬礼俗深受这一观念影响。

人殉

与其他民族历史发展阶段类同,当时的满族还保留有人殉的葬俗,多为奴婢殉主或妻妾殉夫,宗室皇族更是如此。皇太极去世后,其侍卫安达礼、敦达礼就遵循传统从主徇死了。

火葬

火葬是满族先世固有的丧葬习俗,它可能是萨满教观念在葬俗中的反映,也可能是受游牧生活所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按照旧俗,应将遗体在“焚榻”上火化成骨灰,装入锦缎袋或布袋中,再放到一瓮罐内葬入地下。

皇太极去世后,梓宫暂安沈阳城西北新建殿内,昭陵初建后迁移至昭陵,直到周年祭日才举行火化仪式,之后葬入地宫。当时已是融合了汉族葬俗,增加了停丧、修建坟墓等环节。

焚祭

焚祭为死者焚烧祭物,供死者在阴间享用,避免死者因物质匮乏而作祟于亲属族人。一般焚祭物品为以冠服为主的日用穿戴之物、引幡、幡、等。昭陵内设有焚帛亭用来焚烧祝板、祝帛以及彩纸和金箔、银箔等祭品。

建筑布局

清昭陵是盛京三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它模仿明代皇陵建造的同时又保留有满族特点,是满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型之一。

  • 正红门到隆恩门为昭陵的前导部分,在正红门外还有外下马碑、石狮、神桥、石牌坊等装饰性建筑。
  • 方城内为祭祀建筑区。
  • 宝城明楼、宝顶、地宫为陵墓区。

主要建筑

昭陵周围有六座造型相近、保存完好的乾隆时期下马碑,其二在东、西红门附近,二在北陵公园外,二在神桥桥南。碑身以多种文字刻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或“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而在立碑之前,是用下马木牌或陵前石狮子和红桩为标记下马处。

正红门前的神桥在清后期已多有损毁,现在的是现代重建的。

现代钢加固过的石牌坊是祭礼仪注的起点,它是仿木架结构石雕制品,歇山顶四柱三间三楼,柱脚有五对夹杆石兽,南北是石狮子,东西为石獬豸。

清昭陵石牌坊
石牌坊

在正红门外东西两侧的跨院为更衣亭和宰牲亭,目前在维修,不能参观,原建筑清末倒塌了,留有遗址。皇帝用的厕所也在这,据说很特别,有坑位,不是传统的净桶呢,遗憾没看到,哈哈哈。

坐落在须弥座台基上的正红门,也称前宫门、大红门,是进入陵寝的门户。门楼的屋顶呈现单檐歇山式,檐下的石雕斗拱仿佛由木砖精心雕刻而成。斗拱下方,浮雕中龙腾虎跃、海浪滚滚、垂花绽放。

正红门的墙体采用三洞拱券砖结构,稳重大气。明间券脸石上雕二龙戏珠,形态优美,左右次间券脸石上则雕刻云纹,意境悠远。三座拱门的门楣中央,一方长方形石雕门额素雅高洁,虽无字迹,却透露出一股沉稳内敛的气度。

三扇对开的朱红木门厚重雄伟,门上镶嵌有六角形兽面“铺首”一对,门钉为六路六行,彰显着皇家的尊贵气派。中间的“神门”供灵出入,平日不开,只在大祭时开启,供抬祭品和送祝板的从此门进入。皇帝从东侧的“君门”入内,大臣则从西侧的“臣门”出入,皇后亦步从“臣门”6

门洞两壁各有一圆洞,是穿门杠用的洞口。

正红门两侧的一字琉璃袖壁中央嵌有五彩琉璃云龙。

琉璃袖壁

进入正红门,向北眺望,三条笔直的石板路矗立于视野之中。其中正中与“神门”相连的路,被称为“神道”,又名“参道”。这条路径是陵主“灵魂”出入陵墓的专用通道。

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对于神道有着严格的规矩。不允许从神道这一端直接看到另一端的隆恩门,中间必须有建筑物加以隔断,寓意“风水”不可一眼望尽。为此,修陵者在神道上一般是修建“影壁山”或“龙风门”作为遮挡。然而,昭陵的神道却别出心裁,没有采用影壁山,而是在道路中央修建了神功圣德碑碑亭,巧妙地遮挡了视线。

被神功圣德碑遮挡的神道

神道两侧,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华表柱、石像生(石狮子、石獬豸、石麒麟、石马、石骆驼、石象)和华表柱。值得一提的是,清昭陵的石像生仅有石兽而无石人,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仅有六对石雕像。但它们的艺术造型朴素洗练,不尚硕大,与明孝陵的石像生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对石马雕像,它们并非普通的马匹,而是太宗皇太极当年的坐骑“大白”、“小白”7。这对石马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看到皇太极当年杀伐战场时的英勇身姿。

整条神道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

神功圣德碑碑亭,又被称为大碑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二层建筑。碑亭正中,一块巨大的“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石碑高高矗立,由赑屃驮着。在碑座下方的地伏上,则精心雕刻着海水江崖的景象。

在碑楼北面东西两侧有祭祀用房,现为坑人的《陵宫遗物及高仿清代器物展》展览用房。

《陵宫遗物及高仿清代器物展》

方城是昭陵的核心区域,其外形仿照盛京城堡而建,堪称是盛京城的缩影。城墙由青砖砌成,四角各有一突出的角台,上起角楼,气势不凡。三面有垛口及女儿墙防御,北面则是宇墙。城南北正中各有一突出方台,分别建有隆恩门门楼和明楼。

进入方城,便能领略到昭陵建筑的精华所在。城内有两座配楼、两座配殿、焚帛亭、隆恩殿、棂星门、石祭台等重要建筑。其中,东西配楼是昭陵所独有的建筑。

东配殿主要用于存放祝板和制帛。每年祭祖前,礼部将这些代表皇帝哀思和意愿的重要祭物送至此处,待大祭时移至隆恩殿祭祀。当隆恩殿需维修时,东配殿也可暂代替其供奉神牌。西配殿则是举行“忌辰”大祭礼时,供喇嘛诵经作法之所。

焚帛亭又名“燎炉”、焚帛炉、焚帛石楼,坐落于隆恩殿西南,是一座精美的汉白玉小型亭子建筑。大祭时,主祭人要在此焚烧祝板、祝帛等祭品,并于“望燎位”观看,以尽孝道。

隆恩殿、东西偏殿及焚帛亭

隆恩殿又称“享殿”、“献殿”,是祭祀陵墓主人神位的核心场所。

隆恩殿

殿内彻上明造,有外披黄缎罩的大暖阁一座,阁内有神床,床上有帷幔、黄云锻枕头及被褥等卧具。还有一供奉帝后神牌的小暖阁。暖阁之前有供案和龙纹、风纹宝座各一座。大祭时将神牌从暖阁移至宝座上接受祭享。供案前有五只黑漆描金圆几,几上摆设珐琅炉瓶五供。

值得一提的是,隆恩殿的月台石材中使用了许多名贵石料,如翡翠玉拜石、白宝石台阶、臬蓝宝石、金矿石、青金石等,彰显了皇家的尊贵地位。

隆恩殿

棂星门位于隆恩殿后身,又名二柱门、冲天牌楼,上有夹山式照牌。门为一间,两边各有一方形石柱。柱子的顶端有方形须弥座,座上各有一石兽。石兽坐南朝北,身上锁着铁链。

棂星门

石祭台在棂星门之后,整座祭台由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造型为传统的须弥座式。祭台之上共有五件石雕佳作。正中是一座巨大的香炉,又被称为“海山”。香炉中央,一束“紫石火焰”熊熊燃烧,象征着永不熄灭的皇家威仪。香炉两侧,各有一对香瓶和烛台,香瓶之上也雕有紫石装饰,寓意香烟永不断绝,烛火长明永世。整个祭台的设计,蕴含着“大清江山万世一系”的吉祥寓意。这座石祭台,是皇帝或代祭的王公在大祭时“举哀”和献奠酒之处。按照清代的规矩,石祭台一经设立,永世不许移动分毫。

石祭台

明楼坐落于方城北门上,是昭陵最高建筑,在历史上几次遭受雷火袭击,现代重修。

月牙城又称哑巴院,位于明楼之后,因其形状如同一弯新月而得名。在北墙正中镶嵌着一面彩色琉璃照壁,照壁中是象征富贵的牡丹花。

宝城,又名“罗圈墙”。它是一座半圆形的城,由青砖垒砌而成。城墙上设有象征性的垛口、女墙,并有“荷叶瓶”等设施以排除积水。

宝城中间有宝顶,宝顶之下为地宫。

宝城

宝城的中心,矗立着一座被称为宝顶的丘冢,由三合土(白灰、沙子和黄土)夯筑而成。这座“独龙阜”下,正是昭陵陵寝的核心所在——地宫。

宝顶

在地宫内,安葬着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骨灰瓶,而非棺椁。这里被视为陵寝的“心脏”部位,承载着至高无上的意义。

在宝城身后,则是隆业山,一座人工堆积起来的土山,树木苍翠,为整个陵区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景致。

Watch video “Aerial View of Qing Zhao Mausoleum” on YouTube. (B站视频

无人机视角俯瞰清昭陵,其门、楼、殿、阁等不同形体建筑巧妙地错落有致,高低起伏,优美和谐,与周围的山川林木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景观。

祭祀活动

在古时候,祭祀活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皇家陵寝而言,祭祀仪式更是极为隆重和庄严。清朝时期,陵寝祭祀被视为国家重要的祀典之一,

清朝廷规定清明、中元(七月十五日)、冬至、岁暮为“四时大祭”。这些大祭的礼仪程序繁缛复杂,祭品也极为丰厚。届时,多由皇帝亲自主祭,或遣派亲王、王孙以及勋贵大臣代为祭祀。

除了四时大祭,帝王和皇后的诞辰、忌辰也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示对先祖的敬重。每月的朔日(初一)和望日(十五)则是小型的“常祭”或“朔望祭”,规模和承祭官的品级都较大祭为低,仪式也相对简略,只需打开神龛帷幔,对神龛祭拜即可。

在昭陵这座皇家陵寝中,一年之中的祭祀活动多达数十次,可见其隆重程度。不同的大祭,祭祀程序和祭品也有所不同,如清明大祭要行敷土礼、中元大祭要焚烧祝帛、冬至大祭要上饭羹等。十月朔大祭则另有“烧寒衣”的独特仪式。

而在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忌辰,昭陵也要举行两次大祭,一次是八月初九日为皇太极丧日,一次是四月十七日为皇后丧日。乾隆皇帝后,皇太极的忌辰大祭更是升级为“大飨礼”,可见其隆重程度。

清昭陵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清朝初期的丧葬文化和建筑艺术,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无价的文化遗产。

  1. 梓宫是装殓帝后尸体的梓木棺椁。《风俗通义校注 · 佚文》“梓宫者,礼,天子敛以梓器,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亡,因以为名。凡人呼棺,亦为宫也。” ↩︎
  2. 尹德文,《清太宗皇太极火葬考略》 ↩︎
  3. 《清世祖实录卷之四十三》是日申刻孝端皇太后崩。亲王以下拜他喇布勒哈番以上公主和硕妃以下。正黄镶黄二旗拜他喇布勒哈番三等侍卫命妇以上六旗阿达哈哈番命妇以上。各照翼齐集上率诸王以下文武各官及王妃以下官员命妇俱成服一切典仪隆备享祭丰腆悉遵定制与文皇帝丧礼同自初丧以至百日。上率诸王文武大臣、行奠献礼皆尽敬尽哀云。 ↩︎
  4. 《清圣祖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天以神器畀我国家。洪惟皇祖太宗文皇帝、智勇神圣。光昭太祖高皇帝丕绪。帝紘皇纲、是廓是恢。乾不庭方、构造鸿业。垂裕皇考世祖章皇帝、大一统之基。贻亿万禩无疆之休。维予小子、缵承圣绪。念陵寝宜有功德之碑。敬勒贞氏、昭示无极。叙曰、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第八子也。母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生而神灵。徇齐明敏。龙行虎步。颜如渥丹。严寒不栗。举止非常。太祖皇帝特钟爱焉。既长、英武豁达。孝弟恭敬。慈爱和顺。秉心宽弘。好观书史。一有闻见、终身不忘。沉几果断。群望攸属。天命十一年八太祖皇帝升遐。诸贝勒大臣、咸推我皇祖才德。冠世、宜缵承帝业。以九月朔、嗣登大位。建元天聪。时年三十有五。践阼之后、爱养人民。抚绥中外。崇俭务本。修政任贤。仁声义问、无远弗届。除慝讨贰、用整六师。乃击蒙古、执一十四贝勒、奏凯八纛下。乃徵朝鲜。克义州。进拔汉山城。入安州。抵平壤。朝鲜王李倧、遁江华岛。遣其弟觉、来行成、遂尽反所收地、与盟而还。乃徵察哈尔、剪多罗特部落。编俘获为氓。乃伐明。自遵化、临北京、略良乡、斩其将满桂、孙祖寿。擒其将黑云龙、麻登云。还拔永平。乃收大凌河。降其将士。于是孔有德、耿仲明等、航海来归。乃徵黑龙江瓦尔喀、下之。察哈尔举国来附。获历代帝王传国之宝。天聪九年冬、群臣劝进尊号。皇祖辞让再三。明年四月、表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告于皇天后土。追王烈祖。上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尊谥。群臣咸上表贺。乃锡宴肆赦。是年、朝鲜毁盟。讨之。拔其都。载飞舸于车。凌江华岛。李倧自缚、请为臣。释之还。并归其俘获。朝鲜感服、勒石南汉以铭勋德。遂率水师渡海、克皮岛。既而大出师遣将。毁关入。分左右翼、则涿州略地至山西界。复自临清渡河、破济南。克城四十有九。降者八。与明兵五十七战、皆捷。六年、围锦州、入其郛。洪承畴以兵来援。皇祖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明兵号十三万、望见皇祖张黄盖、往来指挥。皆惧。谋夜遁。我师分道急击、连大破之。擒承畴。降祖大寿。锦州松山杏山塔山悉下。又命将入关、破兖州。东抵宁海。克城八十有八。降者六。阵败明兵者三十九。于是天戈所指、罔不率俾。黄河之源、清海之滨、使犬、役鹿之国、来宾恐后。野驼奇兽、黑狐紫貂、重译来献。声教之远、功烈之盛、古未有也。于戏。惟我皇祖克配天心。诞膺景命。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怀柔以德。燮伐以威。大勋用集。大猷是程。无有内外、有罔不即叙。亲九族。正百官。修明典章。诞敷正教。隆郊丘庙祀之仪。定颁历朝会之礼。辨卤簿旗章服御之制。声名文物、炳然弘备。释奠孔子。以四子配。立文馆。译书史于翔凤阁。俾儒臣记注得失。开科目取士。谕臣下尽言无隐。论功封兄弟子侄、为诸王贝勒。外藩蒙古、亦论功封爵有差。优礼降臣、寄以心膂。赏罚详明。断狱平允。纲举目张。仁至义尽。至于审制度、定律令、斥邪术、禁丧祭逾礼者、务农桑、广渔猎、以丰民食。皆可为万世法。凡勤劳国事者、赐与必优渥。召近臣入宫、日至再三、讲论政事、以宾礼遇之。诸国新附之人入见、必询其姓名世系、慰劳如旧识。天语蔼然。以故虽至难驯者、无不悦服。如萨哈尔察、卦尔察、瓦尔喀、虎尔哈、诸国、素不习礼法、亦贡献称臣。其贝勒大臣至、俱恩遇之如子弟。故其部落、降者相继。常念中原生民涂炭、欲与明和好。惟务修德、不乐观兵。屡移书明边帅曰、朕意在讲和、不忍无辜赤子、□□参罹锋镝。明之君臣、置若罔闻、致烦天讨。然每出师、必谕诸将、授以兵律。尝曰、明之土地人民、天以与我、是民即我民也。故师行虽严寒不入屯堡。士卒死伤、吊问不遗。每战胜攻取、符瑞骈集。必曰、上天眷佑。惕然祗惧。克敌、必祗告于庙。盖敬天尊祖勤民、若是其至。丰功厚泽、与天地同久大、有国史所不能尽书者矣。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九月壬子、葬昭陵隆业山。于献。八音遏密、万国感痛。实惟至德深仁、为生民主、以弘我国家之大宝命。忾僾见闻。陟降庭止。谨述盛概。拜手稽首而系之以颂曰、于赫皇祖、缵太祖之绪。诞敷乃文。孔奋厥武。整我师干、拓我疆土。东奠朝鲜。西讋蒙古。贰者获之。服则释之。降则怜之。贤则臣之。有言逊志、则必遏之。有言逆耳、则必纳之。治分六曹。职统三院。笔簮史臣。书译文馆。与神为谋。以古为鉴。制礼明刑、仪章是宪。一人有庆。肇域四方。四方来王。自天降祥。和鸾锵锵。旗旐央央。聿昭茂祉。焞耀章光。乾符效珍。坤仪开奥。既协灵图、诞升显号。济济师师、群工舞蹈。历数攸归、讴歌前导。乃禋乃祀、于庙于郊。乃燕乃射、于野于朝。乃赦乃宥、于犴于牢。乃渔乃猎、于狩于苗。乃命紫宫、清宁正中。麟趾在右。关睢在东。崇政笃恭。翔凤飞龙。文德武功、以绥万邦。松山之阴。杏山之下。战士连营、崇墉百堵。取彼元戎、系之以组。肃将天威、救民水火。屹屹榆关、王旅所经。而幽而并。而冀而青。而兖而徐。克其百城。涉河逾济、及于东溟。时乘以乾。帝出乎震。罔有遐迩、民莫不信。或献其琛、或输其赆。河源海堧、协灵效顺。有典有则、贻万子孙。言为丘坟。绩媲农轩。佑我皇考、大启幅员。允皇祖之德、皇祖之勋。瞻仰昭陵、在盛京之北。云霞所栖。松柏斯植。有穹者碑、昭宣世德。舀禄来崇、时万时亿。” ↩︎
  5. 《清高宗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現在 永陵、 福陵、 昭陵。所有下馬木牌。俱著改用石牌。鐫刻清、漢、蒙古、西番、回子、五體字。以昭我國家一統同文之盛。” ↩︎
  6. 《清高宗实录卷之二百》“乾隆八年九月禮部奏謁,陵儀注,皇上御素服。至正門外降輿。禮部堂官導引、由正門之左門進。昭陵、入隆恩門之左門。經隆恩殿東旁行。詣祭臺處。行三跪九叩禮。興。詣東旁立。俟設奠几畢。上進謁陵。祭酒三爵。每一祭酒。行一叩禮。禮畢。仍詣東旁立。西嚮舉哀。王以下、三品以上官員等、於殿之兩旁。按翼向上排立。均隨行禮舉哀畢。禮部堂官導引皇上由原進之門出。乘輿還行宮。又奏、皇太后。皇后。至正門之右門外降輿。掌關防等官之妻導引、由正門之右門進。昭陵、至祭臺處。皇太后就正中拜位。皇后隨後。均行六拜三叩禮。興。詣西旁立。俟設奠几畢。皇太后謁昭陵、祭酒三爵。每一祭酒。行一叩禮。皇后均隨行禮。興。仍詣西旁立。東嚮舉哀。畢。掌關防等官之妻、導引皇太后、皇后由原進之門出。乘輿還行宮。得旨、知道了。” ↩︎
  7. 《钦定盛京通志》“陵前立仗石马,曰“大白”、“小白”,乃我太宗当日所乘,以掠阵破敌者。” ↩︎
Written By

博主小雪目前處於CET時區,正在努力學習語言中,喜歡探索世界,特別是文化歷史遺跡和博物館,一生所愛日本彩虹樂隊 ( L'Arc-en-Ciel)。

4 Comments

  1. 大致说道:

    在沈阳上了4年大学,北陵被称为我们学校的后花园。但是除了大一军训最后一天行军拉练去过一次,我完全兴不起去玩的兴趣。主要觉得我又不是八旗遗少,我去凭吊个毛线啊。
    北陵的乌鸦比较有名。

    1. 小雪说道:

      有看到鸟飞来飞去,但我没注意到那是乌鸦,哈哈。

      对于当地人来说,可能就是个健身公园?毕竟里面蛮大的。我比较熟悉的就是明孝陵了,我就觉得像郊野公园一样,周末耍耍放松下蛮好的。

  2. S说道:

    清统治者以明朝后继自居,所以汉化得比谁都快。

    1. 小雪说道:

      我倒沒覺得他們有多稀罕明朝,崇尚儒學倒是真的。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