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是小红书上推荐的必打卡景点,但说实话小雪参访完后十分迷茫,除了异常拥挤的人流外毫无记忆点,大家究竟是为何而来的呢?
官方说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这……说法太含糊了,啥朝啥代啥宗啥派的寺庙只字不提啊,就宣称最完整了,怎么个完整法也不讲。而且定语是成都市内,这指的是中央城区?还是说包括所有市辖区和县那些的?除此外,还有什么特点呢?小雪不得而知,难道是特别灵验?
现在的文殊院是建于清康熙年间并开始有了文殊院的名字的。官方说最早可追溯到什么隋朝的信相寺,小雪可能略有偏颇地觉得这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吧。毕竟到了唐武宗灭佛时这个信相寺就已经被毁了。后来虽然重建,但等到杀人狂魔献忠来了一样还是被毁了。就这样有史可查的记录就已经彻彻底底被毁了两次,那它还能自称是继承自那个久远的信相寺吗?私以为动不动就号称什么类似“自古以来”、“上下五千年”的说法是很不严谨的。
从文殊坊牌楼随着熙攘的人群走向文殊院的山门。

天王殿
处于中轴线上的第一个殿是天王殿,它重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中央供奉弥勒菩萨,左右彩塑金刚力士坐像各一尊和彩塑天王像各二尊,殿后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并护法给孤独长者和祇陀太子二尊。








钟鼓楼
过了天王殿,就熙熙攘攘的都是人,都走不动道了,抬首望向左右两侧,这组相对的三檐式建筑便是文殊院的钟鼓楼。


三大士殿
正对着的三大士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

大雄宝殿
清道光九年建的大雄宝殿,据说殿内供奉的铜塑佛像也是同时期铸造的。



说法堂
说法堂,又名“药师殿”,堂中有砖砌的戒坛,正中墙壁间镶嵌有康熙手书“空林”二字,小雪一眼两眼三眼看都是宝林,哈哈。宝盖下方供有药师佛一尊。




藏经楼
单檐悬山顶的藏经楼,又名宸经楼,重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分两层,在一层殿中壁绘有断除烦恼的狮子吼。楼内还藏有丰子恺等大师的作品,小雪很喜欢齐白石的一幅龙的画。



中轴线逛完后,就可以看侧翼和园林的部分啦,那边才是大面积,可以容纳更多的游客,才会看起来不那么拥挤。
圆通殿
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建的圆通殿原为戒堂,内供奉观音大士像。

祖堂
祖堂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民国时期,内供奉历代祖师牌位及画像,不过小雪基本都不认识。前院的祈福蜡烛那是非常的多。


三圣殿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创建的三圣殿内供奉有西方三圣。

文殊阁
文殊阁是佛教图书馆,反正不能进去。文殊院内随处可以见到招生广告,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什么佛寺都搞佛学院?


千佛和平塔
九十年代修建的祈愿世界和平的塔,就在出口附近,依然是很多人。



文殊坊
文殊院外的文殊坊就是那种随处可见的仿古商业街,特色大概是茶馆比较多?



如果不是信徒或者成都本地人的话,感觉可以不用浪费时间来这里了,小雪非常不推荐。
节假日不得都迷茫吗哈哈哈
哈哈,那就不知道非节假日是怎样的了。
阿弥陀佛。
祈福祈的什么没说,也是说法太含糊~ /狗头
好多人,头大。
仿佛所有的寺庙都差不多?
不是哦,寺廟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地域在形制、外觀及內中塑像都有各自的特色的,可以從中看出佛教發展的脈絡,當然沒特色的現代修建的也很多,那些就沒意思,我就不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