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ollow Us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2024/05/06 4 Min Read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作为这段残酷历史的见证者,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的历史背景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设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一直到1942年5月,日军在短短的五个月内,疯狂入侵东南亚,俘虏盟军近20万人。为了关押和役使这些盟军战俘,日本在其本土及海外占领地建立了200多处战俘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便是其中一座。它原名“奉天俘虏收容所”。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大规模入侵菲律宾群岛,1942年4月9日,巴丹岛(Bataan)失守。随后,日军将美菲盟军战俘驱赶至奥德内尔集中营(Camp O’Donnell),开始了令人震惊的“巴丹死亡行军”。由于战争和疾病的折磨,盟军战俘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再加上酷热、饥渴和暴行,使得这次行军成为了一场“死亡行军”。最后的防线,克雷吉多岛(Craighead Island)上的温莱特将军(General Jonathan M. Wainwright)所在地也很快被攻陷,只剩下13000人投降。

1942年10月7日,被挑选出来的1933名盟军战俘登上破旧的日本货轮“鸟取丸”号(Tottori Maru),他们大部分被关在船底舱,小部分则被安置在船前的甲板上。1942年10月8日,船离开了马尼拉港(Manila Port)。

Roadmap of Bataan Death March
巴丹死亡行军路线图

船行途中遭受了鱼雷袭击,后来一度停靠在台湾高雄港及西北方向的小岛。10月18日,大部分战俘患上了腹泻,日军将死于腹泻的战俘抛尸后又返回高雄港,将病重的战俘送上岸,然后继续北行。

最终在11月7日到达韩国釜山港。在韩国釜山,病重的战俘被送往医院,剩下的一部分被送往日本,还有近1200名战俘则登上朝鲜半岛火车被押送至奉天(沈阳),途中,还有100名新加坡被俘的英国战俘在韩国汉城上车。

1942年11月11日,第一批到达沈阳的盟军战俘被押送至“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也就是北大营战俘营。那些身穿单薄衣物的盟军战俘在大雪天里受尽了饥寒和折磨。1943年6月23日,发生了3名战俘逃跑的事件。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加强对战俘的控制和管理,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日本人在当年的“满洲机械株式会社”旁边修建了一个永久的战俘营,被称为“奉天俘虏收容所”。这就是现在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1943年7月29日,盟军战俘被转押到了这个新的战俘营。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复原模型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复原模型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占地大约5万平方米,有三座营房供战俘住,一个医院,一个日本兵办公室,还有厨房、猪圈、厕所等附属建筑。战俘营四周有高高的围墙,围墙上有电网,围墙内约5米处有铁丝网,四个角有木质的高大岗楼来监视战俘们的活动。

盟军战俘在战俘营面临的处境

在俘虏营里,俘虏们不仅要做重活,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惩罚,像是被剥夺口粮、在雪地里罚站、关禁闭、跪坐顶水、竹剑抽打等残酷的体罚,给他们带来了身心双重的痛苦。在那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生活是极其艰难的,逼仄的住处、饥饿、寒冬、漏水、老鼠、虱子和臭虫、痢疾等病痛侵袭令人难以忍受。不仅如此,日本731部队还对这里的战俘做人体实验。在这里,战俘们忍受着身心双重的折磨,许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

尽管如此,当时的战俘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用手中仅有的画笔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1475号英国战俘William Wuttke在MKK的绘图车间工作时,设法躲开日军的监视,用车间的纸和笔记录下了战俘营的真实生活。此外,438号美国战俘Barton和美国1650号战俘Macolm也通过画笔记录着这充满苦难的战俘生活。这些画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盟军战俘在战俘营的悲惨境遇,成为这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

盟军战俘与中国工友的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中国工友在自己吃不饱的情况下,还经常偷偷给饥饿的战俘提供食物,帮助他们购买必需品,提供外界信息等等。这大概是盟军战俘当时唯一能感受到的温暖。比如,高德纯曾经和战俘一起劳动,他帮助了三名战俘获得了逃跑所需的地图。可是,当日军发现后,高德纯遭受了严刑拷问。李立水和战俘们一样吃不饱,但他毫不犹豫地把另一根黄瓜扔给了战俘。

战俘营的解放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为防止日本人处决战俘,美国派来的营救人员恰好阻止了这一屠杀。但由于《雅尔塔协定》,直至8月8日,苏联红军进驻才宣布解放战俘营。8月20日,日军向盟军战俘移交了武器。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9月11日,除少数工作人员外,所有战俘离开奉天。

参观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现在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全年免费开放,周一闭馆。无需提前预约,来的人不多。小雪觉得可能是在特殊日子或党组织活动时才会有更多人来参观。

战俘营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包括一号战俘营房和附属用房、日军办公用房和附属用房、战俘营医院、战俘营水塔以及锅炉房烟囱等,小雪去的时候那个大烟囱还在维修。

参观则主要是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馆,里面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战俘画笔下的战俘营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等展览,比较详实的揭示了当年的境况。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馆

在这座阴森森的战俘营,那高耸入云的烟囱和水塔,还有那充满恶臭气味的盥洗室,破旧不堪的营房,以及戒备森严的瞭望塔,刻满了死去的盟军战俘的死难者碑墙,看着这些,历史画面恍若一幕幕重现眼前。小雪觉得这里很适合做 Projection mapping 来再现历史啊,有没有甲方联系下?(●’◡’●)

1号战俘营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原始建筑,2007年,552号战俘 Ralph Griffith再次来到沈阳,来到这座建筑,坐在他曾经睡过的床前,重新述说了他那段永生难忘的经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1号战俘营

当小雪踏入这个曾经充满痛苦和苦难的地方时,小雪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类的悲剧。这个战俘营见证了无数人的痛苦和牺牲,我们不能忘记它,只有通过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未来。但,除了普通民众以外,是不是上位者更需要得到教育呢?

曾经以为和平、友谊、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曾经以为战争离我们很遥远,可是你看如今这冲突加剧的世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Written By

博主小雪目前處於CET時區,正在努力學習語言中,喜歡探索世界,特別是文化歷史遺跡和博物館,一生所愛日本彩虹樂隊 ( L'Arc-en-Ciel)。

9 Comments

  1. 大致说道:

    80年了,为什么盥洗室的臭气这么持久……

    1. 小雪说道:

      腦補啦

  2. S说道:

    巧了我同事刚好因为广州暴雨在51去了沈阳。
    这处所在应该也会被我列为以后东北行的必去地。

    1. 小雪说道:

      來吧,這地方蠻小眾的,一般沒事都沒人來,不用怕擁擠,噗噗。

  3. 御宅暴君说道:

    我也去了这个地方呢!(高速接近靠拢状

    比较微妙的地方是去年五月份我参观了新加坡的 Battlebox,里面搞不好有个英军战俘一路从新加坡被押到我半年后参观的沈阳这个地方。

    1. 小雪说道:

      啊哈哈哈,你去的時候人也少嗎?

      啊,微妙,文中提及的Colonel Malcolm 也是輾轉了好幾個戰俘營,說不定下次去看的哪個就有他了。另一個文中沒提及的被抓了好幾次還是堅持不懈寫日記(貌似是唯一log?)的guy,我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也瞥到了關於他的文件。

      1. S说道:

        这种历史名人到处留下足迹和墨宝的事情我游历时发现过很多次。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大乐趣莫过于此。

      2. 御宅暴君说道:

        哇,好棒!如果你指 Battlebox 的话,人不多,可惜没有中文介绍,家人没跟着看;沈阳二战阵营的话,人更少了,我见到的路人应该不超过五个。

        PS:不知为啥你的回复评论没有邮件通知我。

        1. 小雪说道:

          应该是进了垃圾箱,噗噗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