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ollow Us

漫步新加坡福康宁公园

2025/06/08 8 Min Read

新加坡福康宁公园(Fort Canning Park)位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附近,是一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老山丘。它见证了新加坡从一个古代王室所在地,到英国殖民地,再到独立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了解新加坡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参观完新加坡历史展馆后小雪就转往游览福康宁公园啦。

福康宁公园的历史

过去这座山在马来语中被称为“武吉拉朗柑”(Bukit Larangan),意为“禁山”。传说这里是古代马来国王的皇室所在地和埋葬之地,因此被视为神圣之地,一般民众不得随意进入。14世纪时,这里曾是淡马锡(Temasek)统治者的皇宫所在地,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1819年,英国殖民者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登陆新加坡,他看中了这座可以俯瞰新加坡河口的山丘,认为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在山顶建造了自己的住所,后来成为殖民地总督的官邸,因此福康宁山一度被称为“政府山”。1859年,为了保护新加坡港口免受海上攻击,英国殖民政府拆除了总督官邸,开始在山顶建造了一座军事堡垒,包括军营、炮台和弹药库等。这座堡垒以当时的印度总督兼第一任印度总督查尔斯·约翰·坎宁子爵(Viscount Charles John Canning)的名字命名为“福康宁堡”(Fort Canning)。二战期间,福康宁堡垒成为英军远东司令部的重要军事指挥中心。然而,在1942年2月15日,英军中将珀西瓦尔(Arthur E. Percival)正是在福康宁山的地下指挥中心做出了向日军投降的决定,标志着新加坡的沦陷。此后,福康宁堡垒被日军用作指挥中心,成为日本占领新加坡的象征。二战结束后,福康宁堡垒回归英国控制,继续作为军事设施使用,直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来,福康宁山被改造为公共公园,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

这些丰富的历史遗迹在福康宁公园被保留下来,如堡垒门、炮台遗址和地下指挥中心等,并改建为博物馆和展示区,小雪在他们官网上看到还有专门的遗迹游览路线介绍,非常方便游客初次到访。

福康宁公园的遗迹漫步和游览

Gothic Gates in First Christian Cemetery 哥特式大门

从这个哥特式大门进入福康宁公园,它其实是新加坡第一座基督教墓地的遗址,使用于1822年至1865年。建筑师乔治·德鲁姆戈尔德·科尔曼(George Drumgold Coleman)曾负责管理该墓地,他也是新加坡首位建筑师及莱佛士城市规划顾问,后来还担任公共工程总监,设计过亚美尼亚教堂及现为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的建筑。科尔曼于1844年去世并葬于福康宁山。

现在墓地的多数墓碑在1970年代因风化被移除,但围墙边仍可见部分墓碑(包括科尔曼的),还有一些是从其他墓地迁来的。这里还能找到19世纪著名商人Jose D’Almeida博士的墓碑,他的商行曾是新加坡最大最重要的。墓地的这两座哥特式大门由工程师Charles Edward Faber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第二高山花柏山(Mount Faber)就是以他命名的。

Gothic Gates

Fort Canning Centre 福康宁中心

福康宁中心(Fort Canning Centre)始建于1926年,最初为英军军营。1970年代被改造为壁球馆及办公室。建筑前方的绿地——福康宁草坪(Fort Canning Green)则是举办音乐会及音乐节的热门场所。

在福康宁中心内还有个福康宁遗产画廊(Fort Canning Heritage Gallery),它以超过700年的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示福康宁山在新加坡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画廊分布于福康宁中心南翼的两层楼,设有五个主题展区,分别呈现福康宁山在不同时期对新加坡发展的影响。

James Brooke Napier Memorial 詹姆斯·布鲁克·纳皮尔纪念碑

在福康宁草坪的一侧是哥特式建筑詹姆斯·布鲁克·纳皮尔纪念碑(James Brooke Napier Memorial),用以纪念建筑师科尔曼遗孀Maria Frances Napier与William Napier的幼子。作为政府山公墓中规模最大的纪念碑,它反映了孩子父亲(1833年成为新加坡首位法律代理人)的地位。后侧那两座小小的圆顶亭由科尔曼亲自设计,可能用作登山途中供人休息、静思的庇护所。

James Brooke Napier Memorial and cupolas

Nine-pound Cannon 九磅炮

九磅炮(Nine-pound Cannon)制造于19世纪,早在福康宁要塞建造前就已过时,很可能曾用于东端巴当(Padang)的 Scandal Point 早期炮台。附近200米处设有另一门类似大炮,那里曾是19世纪南炮台(South Battery)主炮群所在地。这些炮架可旋转,使大炮能覆盖更广射界。现在炮台前的植物都无比茂密了,显得炮台的位置无比隐秘。

Nine-pound Cannon

Keramat Sultan Iskandar Shah 苏丹古墓

在Keramat 可以看到这座古老的神祠,相传这里安葬着马六甲的帕拉米苏拉(Parameswara)的墓地,帕拉米苏拉在马来传说中也被称为Iskandar Shah。然而,历史学家对此说法存在争议,也有理论认为这里是桑尼拉乌塔马(Sang Nila Utama)的墓地。

该亭子被视为吉祥之地,有人在此祈求心愿。目前的结构建于1990年代,采用14世纪马来式屋顶“pendopo”,20根木柱上刻有爪哇风格的斗鸡图案,但神龛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以前。尽管在1990年代重建后,它失去了作为宗教神龛的正式地位,被视为一个纪念碑,并且禁止进行宗教活动,但在过去,它曾是穆斯林、华人甚至印度教徒共同尊崇的圣地。

Lighthouse 灯塔

眼前这座灯塔是福康宁山上原灯塔的小型复制品。原灯塔曾是新加坡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船只进港时可见,其总高度(山体加灯塔)达60米,30公里外都能看见。1950年代因高楼遮挡,灯塔逐渐失去作用并最终关闭。

Lighthouse

Raffles House and Raffles Garden

Raffles House以莱佛士的别墅命名,原址位于福康宁山顶,享有优美景观,曾是历任总督的住所。此处可远眺旧最高法院圆顶等市中心地标。自英国1819年在此设立港口后,福康宁山成为重要通信中心,先后设有旗杆、报时球、灯塔和电报局。

Fort Gate and Fort Wall

这是一座福康宁山要塞(1861–1926年)的遗迹——Fort Gate。这座要塞曾用于抵御海上攻击,并为新加坡的欧洲居民在本地骚乱时提供庇护所。其后的堡垒残墙曾是环绕山顶的坚固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厚实的矮墙设计用于抵御炮击。原先环绕城墙的护城河现已完全消失。话说当天恰好遇到少年儿童团体的游览,还蛮多人的。

Hotel Fort Canning 福康宁酒店

福康宁酒店(Hotel Fort Canning)建于1920年代,曾是英国远东司令部总部及中将珀西瓦尔的办公室。如今,该建筑经过精心修复,成为一家精品酒店,不住就没法参观咯。

Hotel Fort Canning

Sally Port

Sally Port 是福康宁公园内仅存的三座小门之一,用于秘密进出要塞。另外两座原位于南侧近禧街处,现已消失。

Battlebox / Underground Bunker 二战英军地下指挥部

参观地下掩体可了解二战时期地下指挥中心运作。该掩体建于1936年,深藏福康宁山下9米,原为英国东南亚军事行动的核心指挥所。1942年2月15日,马来亚司令部总司令珀西瓦尔中将在此做出了向日军投降的关键决定。小雪付费参观了Battlebox,下篇再来详细介绍这里哈看这篇了解详情

Battle Box

Sang Nila Utama Garden

桑尼拉乌他玛(Sang Nila Utama)是古代新加坡的传奇创始人,原为今印尼巨港的王子。相传他于1299年登陆新加坡岛,将其命名为“Singapura”(狮城),并在此山建王宫自立为王。这座花园就是以这位首任国王命名,灵感来自马来纪年中记载的古代皇家花园,供国王冥想或接待宾客,四周以砖墙与外界隔绝。实际上花园可能曾是14世纪王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王宫包括高脚木屋、皇家浴池、花园、宗教神祠和工匠作坊,居住着王室、仆人、守卫和艺术家。花园内还曾种植大量果树与花卉,果实和鲜花常用于宗教供奉。现在园内布局和植物选择也参考了14世纪爪哇(Java)的砖结构遗迹风格。小雪觉得这片区域最好看,最具东南亚风情了有没有?

福康宁公园将厚重的历史遗迹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自然爱好者还是想要打卡的网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而且这里还是免费的哦。小雪感觉在城市中心能有这么一块免费的绿地公园,居民幸福感指数一定慢慢的吧!

Written By

我是夏小雪,一位在程式設計與旅行之間遊走的探險家,專注於挖掘世界各地的文化歷史與自然風光。

2 Comments

  1. 王小山说道:

    看了被你感染到!很贴心!自然的环境优美👍

    1. 小雪说道:

      哈哈,希望在你心里种草了~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