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独特的建筑风格、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
一波三折的旅程开端
在我们去悬空寺的旅行中,小雪差点因为买不到登临票而取消行程。
悬空寺的门票分为两种:普通观景票和允许进入寺内的登临票。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自然渴望能亲身体验这座悬崖上的寺庙。然而由于个人原因无法提前在线预约,只能到现场买票,这给小雪的旅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虽然到达悬空寺时还不到下午五点,却被售票员以票已售罄为由拒绝了我们购买登临票的请求。经过一番周折,小雪如愿以偿地买到了当天的登临票。这段曲折的经历不仅没有打消兴致,反而让小雪对即将开始的游览充满了期待。
悬空寺:建筑奇观与自然融合
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恒山山谷中,依附于陡峭的悬崖之上,被誉为北岳恒山第一胜景,更被2010年《时代》周刊列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1。这座寺院悬挂在90度垂直的峭壁上,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

远眺悬空寺,它宛如悬挂在陡峭悬崖上的明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寺前的浑河水流湍急,峡谷中呼啸的冷风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悬空寺的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
悬空寺相传始建于北魏后期2,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信它的建造背景与北魏王朝的南下统一大业密切相关。为了打通南下通道,北魏皇帝下令在恒山开凿交通要道,这为悬空寺的建造奠定了基础。实物史料最早可以追溯的是金大定十六年的《游悬空寺碑》3,据此至少我们能够确认,在金代的时候,悬空寺就已经存在了。
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
《徐霞客游记 · 游恒山日记》

从远处观看,整座寺院宛如天宫,似乎仅靠九根铁链悬挂在半空中。然而,真正支撑这座古寺的是27根深深打进岩石里的嵌梁,这也是古时候修栈道的方法。我们可以想象,古代工匠们从崖顶悬吊下人来,凿开石洞,插入飞梁,巧借岩石暗托,创造出这个建筑奇观。
有人说,为什么悬空寺能屹立千年不倒?其实它可能早就倾圮过,你不知道而已,至少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只是明清时期重建的遗存4。
又有人说,悬空寺建造技艺高超,有民谣曰“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它仅靠榫卯结构就能历经地震而不倒。小雪倒觉得,它的屹立不倒是历代的修缮之果,仅有史料可查的清代就有一大修三小修。如果真能屹立不倒,那明清以前的遗存又去哪儿了?
登临悬空寺

寺院布局奇妙,呈长方形,长数十米,宽约五米。整个建筑群可分为三组,通过栈道相连:
- 以三官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
- 以三圣殿为主的佛教建筑群
- 三教殿,供奉道教李耳、佛教释迦牟尼、儒教孔丘,这也是全寺最高的建筑。




这种三教合一的作法由来已久5,三教合流或者说是三教通体,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产物,盛行于民间信仰。包括小雪今年(2024年)游览的大足石刻的主要内容也是三教合一。
寺内的游览体验可谓惊险刺激。护栏很低,向外眺望仿佛面对万丈深渊(实际高度约30层楼)。不少游客因恐高而紧抱柱子,他们的同伴不断给予鼓励:“慢慢走,不要怕,蹲着爬也行。”对于恐高症患者来说,这里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悬空寺每天只有上午两个小时左右能晒到太阳,这段时间的景色最美。小雪来的时候都是背光了,拍照不怎么好看,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选择上午参观,并提前预定门票和确定交通路线。如果体力允许又对爬山有兴趣呢,可以将恒山和悬空寺安排在同一天游览。PS.去过恒山的朋友都说风景不怎么样,只是锻炼身体,哈哈哈。
交通提醒
尽管悬空寺是热门景点,但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公共交通不便。从云冈石窟出发可搭乘专线大巴,如果没有提前预订的话,就要像小雪一样现场排队候补了。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好往返交通,以免遇到小雪这样的交通困境。
这次旅程让小雪深刻体会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毕竟这种“奇险”在之前的张掖马蹄寺已经体验过了。虽然实际体验可能与预期有所差距,但悬空寺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奇迹依然令人叹为观止。建议大家保持平常心,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 2010,TIME, 《Top 10 Precarious Buildings – Xuan Kong Si, Shanxi Province, China》:“The Xuan Kong Si, or “Hanging Temple,” does not so much hang as it does cling to a vast rock face at the foot of Hengshan Mountain in China’s Shanxi Province like a cast-off regretting an earlier decision to jump. About 300 miles south west of Beijing, the entire complex — a cluster of yellow-capped pagodas linked by lean planks — is kept in place with wooden crossbeams fitted into holes chiseled into the stone. Flattened against this roughhewn wall, it seems that one splintered log (or an unkind word) could send the temple tumbling off its 75-metre-high cliff. But it has managed to stay put for some 1,400 years, prompting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from around the globe to stop in and marvel at its assembly. According to legend, construction began with a single monk, Liao Ran,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In time he got help from Taoist builders, pleased at the prospect of a distant sanctuary where practitioners could meditate in true silence. They did not count on it becoming a teeming tourist draw.” https://content.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1995297_1995295_1995284,00.html ↩︎
- 清乾隆,《浑源州志》:“懸空寺在州南,恒山下磁窯峽。懸崖三百餘丈,崖峭立如削。倚壁鑿竅,結构層楼。危梯仄磴,上倚遙空。飛閣相通,下临無地。恒山第一景也。後魏时建。”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19007&page=26&remap=gb ↩︎
- 金代《游悬空寺碑》:“大定十六年,重九后二日,天晴气爽,日朗风轻,因与友韩公同游。邑之南六七里石峡桥栈,颇若巴蜀之道,则经商之大驿路也。峰回路转,仰看临谷之数峰犹美,目不暂舍。信悬空之岩,古之遗迹,始自建兴于何代?又不知栖隐者谁也?峭巍峨之万丈中焉,凿石为舍,插木为榭。上不至于山之巅,下不接于陆地,悬空置房。四山掩映,如博壁之翠屏;流水潺潺,泻清声之淑玉。非丹青而图画者哉。嗟乎,一废一兴迄今几百年矣。” ↩︎
- 清同治,《重修悬空寺碑文》:“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西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不在巅、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倚伏于幽崖峭壁间者,曰悬空寺。是寺也,虹桥飞跨,云阁遥连,柱础参差,基址危险,不知者以为神为之,其知者以为人为之也。夫引绳墨、运斤斧,庀材鸠工,谓之为人为之宜也,而神何焉乎。然天下事有人力可得而及者,亦有人力不可得及者,至力不得及而心及之,此其中应有神助焉。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咸丰九年秋季,有木匠刘山玉者,会集绅士十数人,声言修补无难,愿相助为理。甫经具禀请修,刘山玉因染瘟疫暴卒事遂中止。同治二年春,众绅士又鸠合诸工会议重修,仍多为竖架所难。木匠张廷彦言自有修法,无须竖架,及开工时,但循陈迹易旧换新,每到用架时,则以大绳结圈,一圈束在腰间,一圈登在足下,将绳头挽在椽板,实际随其高下长短运动,是寺本悬空,修之者亦有时而悬空也,于是不逾年而工已告竣。于戏,此岂人力所能为哉,则谓之为神为之也亦宜。前解州平陆儒学正堂道光辛卯恩科举人,王尊贤撰文。” ↩︎
- 陳寅恪《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南北朝時,即有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國家有慶典,則召集三教之學士,講論於殿廷,是其一例。” ↩︎
这是庆帝遭刺杀那地儿么~哈哈哈
我目测这建筑也不算很高哇,国内好像还有另一处也是悬空而建的寺庙~~
赞同最后的话,旅行嘛,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否则难以直面惨淡的景色和意外
哈哈,我没看过庆余年,可能是吧?他们有在那里取景吗?
因为我所站的位置不是底吧,我也没办法站在靠近它垂直底部的地方,并且现代人还是改建过周边环境的。
景色是真的,很容易买家秀和卖家秀了。
这像素绝了
怎么啦?手机拍的啦
在悬崖上的搞建筑不是一般人
悬空寺竟然是三教合一,见识了。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乡下野庙才会搞三教合一,没想到这种大庙也干了。
这两天正好读到梁思成对清朝重建的悬空寺不感兴趣。
三教合一在我国由来已久咯,大约在宋以后吧。
哟,我还没认真读过梁思成的书呢,是哪本书?
峭壁上的建筑壮观震撼,博主走的地方真多,以后就跟着博主观游天下了!
好哦,有机会的话可以带小朋友跟我一起玩~
色彩丰富,手机艳丽
跟天气真的关系很大,不加filter的饱和度都很高